【主人公简介】苏相月,中国共产党党员,现任佳木斯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二级检察官助理。2024年3月,她作为第八批黑龙江省检察机关选派的援藏干部,带着一份检察情怀奔赴雪域高原,踏上西藏这片神圣的土地,到日喀则市检察院开展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。
启航援藏之路
西藏,美丽又神秘。
蓝天白云、神山圣水,令多少人魂牵梦萦;
纯净天堂、转经辩经,令多少人好奇神往。
然而,西藏地处高原、高海拔的缺氧让人望而却步。
3月20日,我怀着激动心情登上从四川成都前往西藏日喀则飞机,既有期待,也有忐忑,经过近2个半小时的飞行,终于抵达目的地——被称为“珠峰之乡”的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。
当飞机抵达日喀则和平机场,我们在一条条洁白哈达的敬献下,首先感受的就是“热情”!
然而,从平原到高原,一切充满挑战。到达日喀则的当天下午,我就出现了高原反应。好在日喀则市检察院为我们准备了便携吸氧设备、抗高反药品等,还时刻关心关注我们每个人身体状况,给我们带来无微不至的悉心照顾,援藏工作队员们彼此鼓励、互相打气,终于过了“第一关”。
缺氧不缺精神
在岗巴县,我们参加了孔繁森党性教育基地,认真聆听先进事迹,仔细观看图片资料,了解他生前的生活和工作的点滴。
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张图片是:1993年秋,孔繁森在阿里地委党校作报告,党校的同志在讲桌上为他摆放了两盒红塔山香烟,孔繁森一支未吸,批评说:“在阿里一斤羊毛四块八毛钱,一盒红塔山二十块钱,吸一盒烟四、五斤羊毛就烧掉了……”
他的批评里并没有多少严厉的话语,却让我们感受到他伟大的人格魅力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,让我们不禁想到他的一句名言“爱的最高境界就是爱人民”。
参观以后,我们面对党旗开展重温入党誓词,朗朗誓词声中,饱含了对孔繁森同志的深切缅怀,也是对立检为公、忠于职守许下的庄严承诺。
在与日喀则市检察院同事聊天中,她们常常谈到刚来西藏参加工作时,没有水、没有电、手机没有信号,山路崎岖难行……
她们都是80后。她们的经历让我陷入了沉思。
长期以来,一代又一代检察人扎根雪域高原,矢志艰苦奋斗,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对“老西藏精神”作出了生动的检察诠释。
“缺氧不缺精神、艰苦不怕吃苦、海拔高境界更高”。援藏经历让我在检察大家庭里找到了独特力量,促使我不断成长,我想,我的人生也将因援藏更加厚重圆满。
留下奋斗足迹
在藏工作期间,我希望自己不辜负援藏的责任和使命,踏实工作、有所成效,留下奋斗的足迹。
按照党组安排,我被安排到法律政策研究室工作。这对于没有从事过法律政策研究室工作的我来说,是一次全新挑战。
从典型案例的撰写到检察建议的备案审查,从检委会组织召开到检察课题研究,每一份文书的格式规范,每一部相关的法律规定,都要从头学起。
在部门主任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,三个月来,形成检察建议备案审查报告50余份,协助组织召开检委会2次,修改整理相关文字材料10余份。
很充实!
同时,按照“一站式”帮带要求,在日喀则市检察院工作专班组长的带领下,我先后深入5个基层检察院,开展“蹲点式”帮带工作,“分享式”交流,促进理念上的共同提升。
结合各基层院不同需求,分别以《刑事证据审查判断的相关问题》《案例分析与探讨》为题,交流探讨刑事案件办理相关问题;“沉浸式”阅卷,促进业务上的共同提升,以“共看一本卷”方式,审查今年在办刑事案卷卷宗20余册,发现提出侦查监督活动违法线索13条,力争“一站式”解决问题;“交流式”互动,促进能力上的共同提升。
为进一步固化帮带成果,我将佳木斯市检察院总结出的工作经验和做法提供给各基层院,包括《侦查活动及审判活动违法类案监督要点提示》《社会危险性实质化审查办案指引》《刑事案件抗诉要点梳理》等5个相关工作机制,促进实现帮带工作的常态化、实效化,助力检察工作提质增效。
愿把他乡当故乡
在海拔3800的雪域高原,在日喀则市检察院,我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“战友”,他们有的来自黑龙江、吉林,有的来自山东、上海。
工作中,大家互相帮助,交流如何更好地做好“一站式”帮带;生活上,大家互相扶持,分享如何更好适应高原生活经验,更好地完成好各项检察工作。
在进藏之前,对西藏的印象神秘而陌生。然而,在日喀则市检察院工作中,与日喀则两级院的领导和同事交流起来,发现他们热情又勤奋,积极且向上。
工作之余,大家经常一起畅谈人生经历、交流工作感悟,彼此之间收获了浓浓的情谊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日喀则也成为我们心中名副其实的“第二故乡”。
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西藏。在这片神圣美丽的土地上,我有幸成为一名援藏干部,在这样一个缺氧但不缺精神的地方,我感受到高原环境中检察同仁赤诚热爱和执着坚守,感受到在艰苦环境下他们的乐观与豁达。
这些精神都将激励我不断前进,相信这段经历也必然为我的检察生涯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。